金明华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主体教育思想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最重要的,而预习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高效的预习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表达、交流和反思学习和探究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一篇新课文的教学,从哪儿入手,教在什么起点上;学生基本学情如何,他们需要什么等等,往往是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我的这个研究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②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④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⑤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小学汉语课堂预习得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小学汉语学科预习的现状,把小学汉语课堂教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高效得小学汉语课堂,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应的研究预设方案,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对症下药。
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积累材料。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是2011年—2012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9月):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2、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观察、反思,积累有效的预习方法。
3、总结阶段(2018年1月—5月):总结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