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燃亲情-走进亲情

“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德育课程 实施方案

  • 延吉市教育局
  • 2018-12-11 11:40
  • 阅读 1221
分享到:

 

 

关于进一步做好“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

德育课程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进一步做好“亲情月”活动的课程化实施和管理,不断提高“亲情月”主题课程的实效性,深入推进我市品牌教育成果,现对2018年“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德育课程通知如下:

1.课程实施时间。各中小学、幼儿园12月15日前,在不挤占、不冲击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好课程目标。

2.课程实施途径。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以“亲情月”主题课程内容为主,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融合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6个育人途径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课程的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关注内心体验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3.共享经验、共同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我市品牌教育成果《亲情月》主题课程,浓厚延吉市亲情氛围,各中小学、幼儿园在完成每个课题后及时上报相关过程性材料。市教育局将择优通过《延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yanji.jleduyun.cn/)》进行分享。

注:过程性材料包括:编制的课程内容(如校本教材或教案)、视频材料、图片材料等。

过程性材料上报:szb3910@163.com或http://yanji.jleduyun.cn/

 

附件:《“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延吉市教育局

2018年11月26日

附件:

 

 “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德育课程

实施方案

 

从2009年开展“亲情周”活动到2015年以区域课程的模式开展“亲情月”活动,亲情教育已从学校走进了家庭、走入了社会,并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逐渐成为延吉教育的品牌。为使这一教育品牌固化为学校特有的课程,筑牢亲情教育的成果,延吉市教育局决定实施2018年“亲情月”主题教育区域课程活动。

一、课程名称

《亲情》

二、课程实施对象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

三、课程实施时间

2018年12月1日15日

四、课程目标

(一)教学总体知识目标:充分认识亲情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班级、学校、父母、亲人、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学生报恩、施恩,并有效指导学生的感恩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亲人、爱万事万物的情感,同时把这份情感传递下去,使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行为成为一件平常事、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

(二)教学分段知识目标:根据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并按照学段划分,确立了幼、低、中、高年段的具体分段目标。

学前阶段:

通过寓教于戏、寓教于乐,从不同角度让幼儿初步体会来自不同方面,尤其是父母、老师、身边小朋友的关爱,使其萌发感恩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小学阶段:

一是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以“认知亲情”为主,利用课堂教育等渠道,积极开展识恩、知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寻找来自父母、老师、伙伴、学校等对自己的关爱。

二是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以“感知亲情”为主,通过课堂、校内主题教育活动等,积极开展感恩心态、感恩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幸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感恩的心态和情怀。

三是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以“感恩亲情”为主,通过课堂教育、校外感恩活动,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并以积极、真诚的行动来感谢父母、老师、伙伴、学校、社会以及大自然等的恩情。

初中阶段: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体验深层的亲情,着重引导学生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有效提升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祖国负责的责任意识。

高中阶段:

以信仰教育为抓手,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感受党和国家的恩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情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助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亲情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公德意识。

五、课程内容

课程分四个课题进行,具体课时结合校情、学情自行安排。

课题一:《点燃亲情》

结合学校实际,以“亲情月”启动仪式为主要素材,编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显学校(幼儿园)的特点、特色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广泛性和可操作性,组织上好亲情第一课。

课题二:《走进亲情》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以亲情宣传教育为主要素材,编制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实施。同时,进行亲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亲情现状和观念,以便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集体观看全国最美少年、孝心少年等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课题三:《亲情在行动》

以把开展关爱、慰问孤寡老人、军烈属、空巢老人、孤儿、军人、交警、环卫工人、城市建设者、交通运输人员(公交车、出租车)等特殊群体活动作为主要素材和关爱、帮扶的主要形式、做法,作为编制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巩固、稳定和扩大教育成果。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布置亲情家庭作业为主要素材,按照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编制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课题四:《亲情永远在路上》

以亲情月期间学校、班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的情况为主要素材,编制教学内容,巩固“亲情月”教育成果,并教育学生“亲情月”虽已结束,但亲情应每天伴随我们左右。

六、教育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在深刻理解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亲情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定位,准确把握各课题(各学段)教学内容编制与实施。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引路人,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亲情教育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亲情感知、体验、感悟和展示的平台,切实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亲情课程设置、课堂结构、授课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过程,尊重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营造教育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墙、校刊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媒介,营造好亲情宣传氛围,充分挖掘、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题材多样的亲情文娱活动和以弘扬亲情文化为专题的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以情化人”的校园环境。

5.关注教育教学评价:根据不同评价对象、不同课题教育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编制的评价;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教育教学结果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教育教学推动学生亲情观形成的评价。

七、课程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课程编制小组,切实做到统一指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2.课时落实要求。在课程的实施、管理中,具体课时在课程实施期间内,结合校情、学情自行安排。但是,不准占用学生的课余和休息时间,不准因此增加学生额外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3.加强师资力量。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亲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研究和课程内容的完善与创新,切实加强课程管理,提高亲情课程质量。


上一篇:新苗亲情月之亲情微视频助力亲情月 下一篇: 实验幼儿举行“亲情月”启动仪式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