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珲春市第七中学校组织开展“学为中心:数字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师暑期读书论坛。活动以“数字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为核心议题,5位教师立足《教学高手:AI时代怎么教》《数字化教育——数字助能课堂变革》等理论成果,分享了历史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等场景的技术融合实践,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的实践路径。
各位教师立足学科特点,将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具体探索如下:
陈杰老师结合《教学高手:AI时代怎么教》,将AI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利用VR呈现敦煌莫高窟壁画,AI生成时间轴梳理历史脉络,编制顺口溜辅助学生记忆秦始皇措施,提升学习沉浸感与效率。
崔璟娥老师依托《数字化教育-数字助能课堂变革》,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数字化闭环: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送预习资源,用问卷星收集问题,课中借助平板实时答题数据分析学情,课后推送个性化复习建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韩丽老师在《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启发下,破解物理实验难题:引用平台中“动能与质量关系”实验视频,录制冰熔化加速视频,结合AI答疑生成光敏电阻练习题,平衡实验实践性与数字化便捷性。
王旭老师结合《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将智慧教育理念融入历史教学:整合全球博物馆数字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申报》原版、观察商周青铜器;VR/AR打造沉浸式场景;大数据工具培养“史学家思维”;设计“数字丝绸之路”跨区域项目,学生协作完成动态地图与报告,培育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素养。
岳文博老师聚焦《数字化教育-别让技术成为阻碍》,探索融合式教学:通过双机位直播实现跨校实验互动,利用AI数字人分身构建智能辅导系统,破解教师在线时间限制难题。
论坛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历史、物理、教学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提供了技术赋能范式。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育人方式的重塑。从AI赋能课堂到数据驱动教学,教师转型为学习设计师,学生成为探索主体。珲春七中将持续深化技术与学科融合,以技术点亮课堂,培育兼具人文与科技素养的时代新人,实现“以技赋能,以教育人”的愿景。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